(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·行走沂蒙看變遷)蒙山沂水九間棚
發(fā)布時間:
2023-11-20 16:01
來源:
2013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省臨沂市,瞻仰烈士陵園,考察物流企業(yè),走訪百姓生活,提出殷殷囑托。2023年,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臨沂十周年之際,本報記者走進臨沂,實地探訪這里的經濟社會變遷,深入了解沂蒙革命老區(qū)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、結構更優(yōu)、優(yōu)勢充分釋放的發(fā)展道路上取得的新進展。
九間棚村,位于沂蒙革命老區(qū)腹地山東省平邑縣一個640米高的崮頂——龍頂山上,四面是懸崖峭壁。
經過矗立村口的“國家4A級旅游景區(qū)”標識石碑,再繞幾道彎,就到了九間棚展覽館門前。一塊旗幟形狀的巨石之上,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贊語——“九間棚雖地處偏遠,但風景這邊獨好”。
近40年來,九間棚人擰成一股繩,以戰(zhàn)天斗地的拼搏精神,從貧窮落后到脫貧攻堅,再到富裕小康,書寫了沂蒙革命老區(qū)的發(fā)展奇跡。
“九間棚人這是不過了嗎?”
“為啥叫九間棚?”
“因為九間石棚。”
村民劉峰帶著記者上山,來到半山腰一處立有九間棚村舊址石碑的洞穴前。從外面看,頂部橫亙著一塊巨大的條石,里面是約30米長、8米深、3米高的長條形石棚。
劉峰介紹,清乾隆年間,九間棚村的先人逃荒至此,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天然石棚并定居于此。隨著人口增加,大家用石塊將大石棚隔成九間棚子,村子由此得名。
“我家住在山下的大閘口村,小時候常來這里。”九間棚旅游開發(fā)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夏振華說,以前上下山沒有大路,只能走羊腸小道。
那時,九間棚村被總結為“三多”:石頭多、光棍多、圪針窩(帶刺的灌木叢)多。由于缺水,這里是出了名的“干山頂”;由于沒有電,這里晚上就成了“黑山頂”。
“全村112畝地,分布在27道山梁上,大小有3100多塊。我們把這種小塊的耕地稱作山埯子地。”夏振華說,這樣貧瘠的土地,即使趕上好年景,村民也吃不飽。
苦熬不如苦干。1984年,時年30歲的劉嘉坤擔任九間棚村黨支部書記,在村民大會上,他提出了架電、修路、引水上山的發(fā)展思路?;貞洰斈昴切└刑靹拥氐挠H身經歷,劉峰和其他村民你一言我一語,難掩激動之情。
以架電上山為例,購買電線桿和電線等需要1.26萬元,當時這可是一大筆錢。錢從哪里來?劉嘉坤帶頭拿出300元,老支書劉德敬拿出500元,村里的黨員帶頭賣雞賣羊,有的黨員連夜下山找親戚借,村民們也紛紛掏出了壓箱底的錢。就這樣,全村硬是一家一戶湊齊了錢。當時,其他村子的人很詫異:“九間棚人這是不過了嗎?”
架電,沒有大路,900多公斤重的電線桿怎么上山?九間棚的男人們站了出來,50多名壯勞力扛上肩膀,變成了“百足巨人”,喊著號子,一步一挪,翻越溝壑,攀爬山梁,硬是把十幾根電線桿抬上了龍頂山,苦干5年,架設輸電線路6000多米。
修路,沒有工程機械和專業(yè)設備,就用鐵錘和鋼釬,九間棚人只用5個月就完成了工程師測算3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,磨禿了1000多根鋼釬,挑斷了200多條扁擔。
路在九間棚人的腳下一步步延伸,終于連成了一條3500多米長、6米寬的盤山公路。
引水,技術專家?guī)兔φ业搅藢氋F的水源,黨員干部、青年團員組成先鋒隊,男女老少齊上陣,在懸崖峭壁上鑿石頭、打炮眼、接管道、砌石渠,最終建成3座揚水站、5000多米的輸水渠和42個大小不等的蓄水池。
電通了,大家興奮地聚在一起看電視。路通了,村民們出入方便了,更好地融入了山下的世界。水通了,“干山頂”從此實現(xiàn)了水利設施灌農田、澆果園和自來水入戶。
“從那以后,山上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。”劉峰說。
共產黨的威信是干出來的
啃下硬骨頭,九間棚人的生活變了,發(fā)展思路也通了,開始主動下山進城。1991年,村集體在縣城辦起了花崗石廠,當年建成投產并見到效益,為九間棚人挖到了下山后的“第一桶金”。上世紀90年代初期,九間棚村黨支部被中央組織部授予“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”稱號。
“平邑是中國金銀花之鄉(xiāng),有200多年的規(guī)模種植歷史。”平邑縣融媒體中心外宣部主任劉平告訴記者,從2000年起,九間棚人深耕金銀花產業(yè),逐漸形成了良種選育、推廣種植、產品流通、藥品食品研發(fā)的產業(yè)鏈,選育的“北花一號”花蕾期超長,已成為中國金銀花更新?lián)Q代的首選品種。
平邑縣財政局政府投融資服務中心主任廉政介紹,在各級財政的持續(xù)支持下,九間棚村發(fā)展金銀花不僅富了本村村民,還通過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帶動全縣上萬農民走上致富路。如今,更是拓展到了云南、重慶、甘肅、新疆等地,陸續(xù)推廣種植金銀花20多萬畝,幫助20多萬名貧困農民實現(xiàn)了脫貧致富。
例如,九間棚新疆分公司在岳普湖縣政府的支持下,投資2000萬元,建起了金銀花加工廠,工廠職工絕大多數是維吾爾族貧困農民。九間棚人以扎實工作助力邊疆發(fā)展和穩(wěn)定。2021年,新疆岳普湖縣九間棚金銀花專業(yè)合作社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。
走進九間棚展覽館,一個個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歷史瞬間令人震撼。“咱也是人,得讓親戚看得起咱,讓走的人還想回來看一看。咱們要對得起老祖宗,莫讓后人笑話咱。九間棚的今天不如人家,明天一定要超過他們。”劉嘉坤當年擲地有聲的話語,仿佛至今仍在回響。
精神的力量永不衰竭。夏振華介紹,如今的九間棚村被授予全國鄉(xiāng)村旅游重點村、山東省委黨校黨性教育基地等稱號,每年來這里開展紅色主題教育、沂蒙精神體驗游、研學游的客人超20萬人次,其中團隊游客占一半以上,也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主動來接受教育。
九間棚人整合周邊高山崮頂,歷時5年,投資4000多萬元,建設九彎十八園生態(tài)田園綜合體,還建起了壽山生態(tài)科技農場。此外,九間棚村積極發(fā)展中醫(yī)藥產業(yè)和機械產業(yè),其中機械產業(yè)主要生產汽車橋箱零部件,年銷售收入超億元。
九間棚村的發(fā)展離不開各級財政的支持。平邑縣整合各級財政資金,2022年支持九間棚省級農業(yè)現(xiàn)代產業(yè)園項目430萬元、長三角優(yōu)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獎補160萬元;2023年支持九間棚壽山生態(tài)科技農場省級現(xiàn)代產業(yè)園項目130萬元,支持九間棚道路提升改造千余萬元。此外,山東農擔公司平邑辦事處與農業(yè)銀行合作,為山東九間棚食品有限公司發(fā)放“魯擔惠農貸”300萬元,助推當地特色農產品拓展市場。
“九間棚人過去居住的26間石頭房子如今成了稀罕物,經統(tǒng)一改造變成了山間民宿。”夏振華介紹,再加上特色有機餐飲,實現(xiàn)了吃、住、游一條龍服務,今后的目標是打造新時代的鄉(xiāng)村振興齊魯樣板。
艱苦奮斗換來了幸福生活。“現(xiàn)在還有六七十人住在山上,大部分是老人,都在壽山農場或旅游公司工作,每月最少能拿到3000多元。”劉峰告訴記者,現(xiàn)在全村共有105戶、300多人,2004年村集體在縣城建了九間棚新村,100多戶村民都搬進了現(xiàn)代化的住宅小區(qū),往返九間棚村還有通勤車。
“這些年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。”夏振華說,曾經,村里女子出嫁、病人看病,都要抬著下山。上世紀80年代,村里有人買了第一輛自行車,卻因為沒有路要扛著上下山。如今,家里有兩三輛轎車的也不算稀罕了。近期,劉嘉坤提出九間棚要走新時代集體化道路,帶領大家向著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。
九間棚人劈山開路奔小康的事跡告訴人們,當遇到困難的時候,是共產黨員依靠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與群眾同甘共苦,把群眾凝聚起來,進而迸發(fā)出再造山河的巨大力量,綻放出動人心魄的精神光華。
站在龍頂山向下望去,山路蜿蜒,仿佛九間棚人不屈的脊梁。這脊梁,已經深深刻印在蒙山沂水間,既見證著輝煌的過去,更指引著美好的未來。